2019年7月11日星期四

法句经·忿怒品


法句经·忿怒品》了参法师译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Dhammapada《法句经》
第十七忿怒品Kodhavaggo

221 舍弃于忿怒,除灭于我慢,解脱一切缚,不执着名色〔1〕,彼无一物者,苦不能相随。
1〕「名色」(Namarupa)即精神与物质,亦可说心身。

222 若能抑忿发,如止急行车,是名(善)御者,余为执缰人〔2〕。
2〕若能止忿,乃是善于调御者,余则如徒能执缰而不能控制于马者。

223 以不忿胜忿。以善胜不善。以施胜悭吝。以实胜虚妄。
224 谛语不瞋恚,分施〔3〕与乞者;以如是三事,能生于诸天。
3〕原文尚有一「少」(appam)字。即自己所有物,虽然是少许的,都得分施与乞者。

225 彼无害牟尼,常调伏其身,到达不死境:无有悲忧处。
226 恒常醒觉者,日夜勤修学,志向于涅盘,息灭诸烦恼。
227 阿多罗〔4〕应知:此非今日事,古语已有之。默然为人诽,多语为人诽,寡言为人诽;不为诽谤者,斯世实无有。
4〕「阿多罗」(Atula)是一个在家佛教徒的名字。

228 全被人诽者,或全被赞者,非曾有当有〔5〕,现在亦无有。
5〕过去与未来无有。

229 若人朝朝自反省,行无瑕疵并贤明,智慧戒行兼具者,彼为智人所称赞。
230 品如阎浮金〔6〕,谁得诽辱之?彼为婆罗门,诸天所称赞。
6〕「阎浮金」(Jambunada)是一种质量最佳的金,意为来自阎浮(Jambu)河的金。

231 摄护身忿怒〔7〕,调伏于身行。舍离身恶行,以身修善行。
7〕由身而起的忿怒。

232摄护语忿怒,调伏于语行。舍离语恶行,以语修善行。
233摄护意忿怒,调伏于意行。舍离意恶行,以意修善行。
234智者身调伏,亦复语调伏,于意亦调伏,实一切调伏。

明慧注一
221 舍弃于忿怒,除灭于我慢,解脱一切缚,不执着名色,彼无一物者,苦不能相随
此偈文非常精要,值得用心反复阅读、思惟(念诵、诵经)。
解脱一切缚”,有能力在既不伤害自己身体,又不放纵自己心意的前提下,善巧地斩断和清除(解脱)自己内心世界里面各种各样的“错误知见”(一切缚),这才是佛法修学的要求。
苦不能相随”,有能力在内心里面彻底止息“诸苦”(三苦、八苦)的持续生起,这才是佛法修学的目的(苦灭灭苦)。
修学要求和修学目的如此清晰的佛法,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甚至是千奇百怪的实践方式呢?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由于自然科学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相对落后,从而直接导致了造纸术、印刷术、出版业和资讯传播的困难、简陋与落后。这从民国年间常见的一些“通俗劝善”书籍里面,常常不厌其烦地叮嘱社会大众“要爱惜字纸;生活中如果发现有字的纸张被丢弃,要赶快收集起来,然后用火焚化;对于写有文字的纸张,不得随意损毁和丢弃等等”可见一斑。
这些困难反应在佛教界,则具体表现为:
1.宣扬经典的神圣性,以便引生读者的恭敬心;
2.宣扬抄经的功德利益,鼓励大众抄写经典流通传播;
3.尽量用言简意赅的文字记录佛法内容,以减少用纸和印刷不便;
4.鼓励讲经说法,以言语传播的相对便利,代替造纸、印刷、出版、抄写、流通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5.缺少普通文化教育和基础阅读能力的人们,只能依赖“听讲、闻法”来获取佛教义理知识和佛法修行指导,于是又产生了一系列的流弊。
例如:打着佛教旗号的宗教骗子(净空、海涛、印广、传喜、南怀瑾、卢军宏)相继出现;
佛教法盲人数最多的三大领域(禅宗、净土宗、密宗)甚至成为佛法的象征。

明慧注二
225 彼无害牟尼,常调伏其身,到达不死境:无有悲忧处
佛教里面的“极乐世界”在哪里?在东方?在西方?
其实佛法中的“极乐世界”,根本就不在任何一处方向。
所有向往东方、西方或任何一处方向的佛弟子,可以说都是不懂佛法义理的法盲。
极乐世界在哪里呢?
其实就在这首偈文里,只是有多少人能阅读出来呢?
佛法中的“极乐世界”,就是“无有悲忧处”;
到达极乐世界的方法,不是念诵“拿摩阿弥陀佛”名号,而是以“七觉支”里面的“择法觉支”和“八正道”里面的“正见”,专注和觉察自己身心五蕴世界里面的各种生灭变化,“常调伏其身”。
这才是看见、安住和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唯一方法。

明慧注三
226 恒常醒觉者,日夜勤修学,志向于涅盘,息灭诸烦恼。
恒常醒觉者”,简称“恒觉”。
若人有“恒觉”,能灭诸烦恼。

明慧注四
231 摄护身忿怒,调伏于身行。舍离身恶行,以身修善行。
232 摄护语忿怒,调伏于语行。舍离语恶行,以语修善行。
233 摄护意忿怒,调伏于意行。舍离意恶行,以意修善行。
234 智者身调伏,亦复语调伏,于意亦调伏,实一切调伏。
这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
这也是“无上士调御丈夫”的一个详细解释;
任何人如果能够背诵这段偈文,能够用心闻思,能够经常反省,就是在真正用功修行。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