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0日星期三

念佛


Wen-Ning He

念佛,如果作为一种“修行法门”来说,毫无疑问是汉传佛教界最常见、最流行、最普遍、最方便和摄受人数最多的一种修行方法。
从唐宋时期“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的传说,可以想象念佛的人数之多和之广;从当代几位大力弘扬净土念佛法门的出家法师的信徒数量和巨大影响,又可以感受到念佛修行的深入人心和广受欢迎程度。
今天,念佛修行已经成为汉传佛教界的主流修行方法,无论是禅宗寺院还是天台道场,不仅出家僧众的早晚功课几乎都是以念佛为主,甚至已经出现了许多种不同的念佛方法:
1.出声念佛;
2.小声念佛;
3.默念佛号;
4.数珠念佛;
5.计算念佛;
6.口念、耳听、心想念佛;
7.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
8.每天规定遍数念佛;
9.七天专心念佛;
10.十天十万遍精进念佛;
11.一个月一百万遍特别精进念佛;
12.随着各种法器的敲打声音节奏念佛;
13.随着自己抬脚落脚的行走节奏念佛;
14.从缓慢、深情依次过渡到迅速、急促的“五会念佛”等等。
这些念佛修行的外在表现形式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实质内容却几乎都是完全一样:或专心念某位佛陀(菩萨)的名号,希望能够在今生证得“一心不乱”之境界;或虔诚念某位佛陀(菩萨)的名号,希望能够在此生命终之时,得到其接引,从而顺利地往生到其所在的净土国度。
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内容和由此衍生出来的多种宗教修行方法,我不想直接辨析其法脉传承、经典依据和时空演变过程中的是非曲直与真假对错。但是我想说明地是:在早期佛法的经典里面,念佛内容并不是今天汉传佛教界常见的念佛内容;念佛方法也不是今天汉传佛教界流行的念佛方法。

1.《杂阿含经》卷30848:「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谓圣弟子念如来事,如是: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此如来事生随喜心,随喜已,心欢悦,心欢悦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觉受乐,觉受乐已,三昧定CBETAT02no. 99p. 216b7-12

2.《杂阿含经》卷30848:「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谓圣弟子念如来事,如是: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如是念如来事已,则断恶贪,及断心恶不善过。念如来故,心生随喜;心随喜已,则欢悦;欢悦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觉受乐;觉受乐已,三昧定;」CBETAT02no. 99p. 216c18-25

3.《杂阿含经》卷30850:「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谓圣弟子念如来事,如是: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圣弟子念如来事已,心贪欲缠、瞋恚、愚痴缠,其心正直。念如来事,是圣弟子得法流水、得义流水、得念如来饶益随喜;随喜已,生欢悦;欢悦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觉受乐;觉受乐已,三昧定;」CBETAT02no. 99p. 217a3-11

4.《杂阿含经》卷30857:「佛告释氏难提:「汝见佛、若不见佛,若见知识比丘、若不见,汝当随时修习五种欢喜之处。何等为五?汝当随时念如来事: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法事、僧事、自持戒事、自行世事。随时忆念:『我得己利,我于悭垢众生所,当多修习离悭垢住,修解脱施、舍施、常炽然施、乐于舍,平等惠施,常怀施心。』如是,释氏难提!此五支定若住、若行、若坐、若卧,乃至妻子俱,常当系心此三昧念。」」CBETAT02no. 99p. 218b1-11

从以上经典记载可以看出:
1.早期佛教里面的念佛,根本不是反复地、重复地念诵某一位佛陀的名号(名字);
2.早期佛教里面的念佛,更不是虔诚求生和发愿往生到某一位佛陀的佛国净土之中;
3.早期佛教里面的念佛,是用心忆念、系心正念佛陀与六道众生不共的殊胜功德;
4.早期佛教里面的念佛,是分别忆念、思念和怀念佛陀十种名号里面所蕴含着的圆满智慧、无量慈悲和无尽功德;
5.早期佛教里面的念佛,是通过用心忆念、系心正念佛陀名号里面的智慧、慈悲和功德,从而生起坚固净信、欢悦喜乐和得到三昧正定。
早期佛教里面的念佛和中期后期佛教里面的念佛,可以说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经典指导理论与修行实践方法。
如何从这两类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中做出正确地抉择,则不仅需要善根、福德和因缘,更需要智慧、知识和勇气。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