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0日星期三

感性与理性


Wen-Ning He

这两天,一篇名为《柳智宇下山》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迅速流传开。由于文章里面透露出来的信息涉及到柳智宇的童年少年经历、父母家庭教育、学校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人生目标选择、接触佛法因缘、出家修行决定和理想信仰坚守等许多方面,是以我认识的几位佛学院学长、校友和法友们,在分享和转发这篇文章的同时也写下了自己非常精准地分析与点评。
阅读之后我个人认为这些真实、准确、精彩和扼要地点评,犹如中国禅宗师徒之间津津乐道的“拈花示众”故事一样:对于少数了解佛法义理和熟悉佛教界情况的人们来说,阅读之后自然会“破颜微笑”;但是对于很多不了解佛法义理和不熟悉佛教界实情的大众来说,阅读之后可能仍然还是“茫然不解”和固执己见。
因此我以这篇小文章展开渐进式分析,权作一次“狗尾续貂”见笑于大方。

一、“一白遮百丑”的感性思维
“一白遮百丑”又名“一白遮三丑”或“一俊遮百丑”,其大意是:只要人们于某个人的某种特征品质或能力,在自己的心中已经了一个特定的印象,那么就会同时掩盖这个人其他特征品质或能力如实观察和理性认识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个人的某一特别突出的特征品质或能力,已经像一个巨大的耀眼光环一样把观察者的眼睛都给照射地晕眩了已经使观察者无法注意到这个人的其他特征品质或能力了从而令观察者于这个人其它特征、品质或能力,最终会作出“以点概面以偏概全感性判断和错误结论。
这种先入为主的“一白遮百丑”的感性思维,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先例和惨痛教训。
例如:北宋第八位皇帝徽宗赵佶(公元1082--1135身为“康王”时就特别喜欢踢球。既然是“上有所好”,用厦门赖胖子的话来说就是“我就怕领导干部没有嗜好”,于是康王自然就认识了几位擅长踢球的球星,其中一位就是后来的北宋重臣高俅。
因为徽宗皇帝认为既然高俅这小子能把一只球都踢得这么出神入化,那么让他掌管军队,自然也不会太差。
于是就在北宋老大的这种特殊的用人思维指导下,“丙午之耻”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时至今天,宋朝徽宗皇帝的这种先入为主式的“一白遮百丑”的感性思维惯性,具体反映在某些“名人、明星”吃素食、学佛法、受皈依、剃度出家等等社会新闻上面,更是具有“感情用事”、“盲目期待”和“追风吹捧”的社会轰动效应。
例如:
1.某某法师出家前是某省剧团的独唱演员,唱歌非常好听,她出家之后继续用歌声弘扬佛法,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佛门高僧。
2.某某法师出家前是某著名电视连续剧里面的女主角,她扮演的某姑娘已经成为无人超越的经典,那么她出家之后理解的佛法一定是正确的。
3.某某法师出家前就是一位靓仔帅哥,出家之后仍然还是那么英俊帅气,既然他的长相这么英俊帅气,他讲的佛法就一定是正确的……
今天的“贤宇法师”,出家前已经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满分金牌、北大数学系尖子生、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得主……曾被视为不世出的数学天才,背负众人期待。但北大毕业后,他却走上了一条不被理解的道路,赴北京龙泉寺剃发为僧。」那么出家后他肯定能寻找到真正的佛法,并且以他的聪明智慧,一定能够迅速明心见性、大开圆解、三密相应、代佛宣化……
但是,事实会与大众内心里面的各种臆想和盲目期望一样吗?
如果不一样,大众会在自己内心里面认真反省和反思吗?
可是,为什么要把自己内心里面的各种臆想和盲目期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呢?
杭州今天阵雨,室外温度10度,我看到门前的小径上面,红色的枫叶已经落了一地。
一片又一片湿湿的红叶,粘在路面上,我想纵然是美丽的林姑娘看到了,她要清扫干净和收集起来,也不容易。

二、“术业有专攻”的理性思维
生活中,我遇到过一些真正有智慧的优秀男人和女子,他/她们大多都是接受过现代高等教育,拥有研究生学历和博士学位。谈话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她们具有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作强势发言,但却时刻警醒和注意着不让自己的言论逾越出自己擅长的领域。
例如:
一位国内著名高校的教授和我聊天时,他始终强调自己对于佛学只是外行人,这次来到杭州佛学院是作学生的,希望能多聆听一些佛法知识和修行方式。
一位在北京与北美读书工作多年的美女博士,她经常用非常谦虚地语气向我的学姐请教佛法知识,向我咨询一些佛教书目名单。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里面的那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诸葛孔明”一样的博学多才之人,已经不会再出现了。
现代社会里面,只会出现精通一个领域或多个领域知识理论的大家,掌握一种技术或多种技术实践应用的专家,但是已经不会再出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半仙”。
已经具备这种基础常识的人们,所观察到的昔日数学天才柳智宇和今天的贤宇法师,自然会与那些仍然是宋朝徽宗皇帝一样的感性思维的人们,有着完全不同的分析、判断和结论。
例如:
1.八年前的夏天,参加完北大毕业典礼一天后,……柳智宇打包行李上山。父母立刻从家乡武汉赶来劝阻。他们比柳智宇更看重这份走上学术道路的前程,申请出国时,是他们帮儿子查信息、填表格、做简历。……父母为他准备了两个去美国的行李箱,还安排好了到波士顿接机的向导。
2.刚进北大,母亲就定期从武汉过来,为柳智宇洗衣服。GRE考试前一天,母亲和柳智宇一起去考场踩点。第二天再陪同柳智宇参加考试,目送他进入考场才离开。
3.母亲叮嘱“你身体寒,要多吃羊肉”,长期吃素的柳智宇就去食堂点上一碗羊肉面。申请出国被他视为“报答父母的恩德”,父母让他考GRE、读美国新闻、看政治学和经济学的文章,他一一照做。
从这些记述中,我眼前出现的这位已经在读大学的青年人,更像是一位只会考试拿高分,但是却不懂基本的日常生活的儿童。

4.刚出家时,柳智宇对学诚满怀崇拜。他前后读了五百多篇学诚的授课和随谈记录,做了详细的笔记。他以学诚的名义发表五篇文章,《中国人的学问》《新世纪,新伦理》《融化冷漠的坚冰》刊于《生命时报》,《多元对话化解信仰危机》《中国汉传佛教与民族性格》刊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5.2014年起,柳智宇辗转上海、福清、天津等地,参与一个庞大的文化工程,将南山诸律典“八大部”系统校勘,按照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出版一套32本的律宗典籍。他主动要求总负责最后的修订和出版工作,发愿“宁舍阳寿二十年,令南山律典广布人间。”
现实和愿景之间,存在不小距离。手下的法师不仔细,他标准又高,收到的书稿要返工一半。有时一天需要工作12个小时,即便到了夏天,也只有空一个月洗一次澡。电脑盯久了,眼疾复发,工作20分钟,必须休息20分钟。这套丛书最终署的是学诚的名字。
出家之时,盲目崇拜学诚,实属少不更事,这可以理解和原谅。
但是出家之后,连续以学诚的名义发表五篇文章和出版一套32本的律宗典籍,这就是故意欺骗社会大众了,这就是应当受到批评和处罚的撒谎行为与造假事实。
如果说得更严重一点,把学诚推向“日月神教”黑木涯神坛位置上面的众人里面,贤宇法师也是出过力气的一位。
文章里面还有记载几件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贤宇法师的佛法知见和戒律观点,都有存在着一些误解和错解,本文在此就不作评论了。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