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0日星期三

不分别?你以为你是谁?


不分别?你以为你是谁?

续祥法师

我是一个“分别心”很重的人,从我出家以来,就被很多人呵责这一点,但我并不觉得自己错了,试问人如果不辨妍媸不分香臭,吃饭和繁衍的质量就会大大降低,搞不好还没等太阳爆炸就自己灭绝了,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人有分别心是一件好事情,起码是一件有利于生存的事情。
当然了,这是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我的身份是出家人,看问题还应该从佛法的角度出发才算是尽职尽责。
可就算是从佛教的角度来看,不分别也不是一件应该被挂在嘴上天天提倡的东西
佛在金刚经中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某种程度上说,这确实是一种“无分别”的境界,但佛陀讲经是有四种对象的:发起众、当机众、影响众、结缘众。
发起众和影响众一般都是再来的佛菩萨给佛陀捧场的,佛陀讲法主要的对象是当机众,若无当机之众。虽说无益。而所谓「当机众」就是能够理解佛陀即将说的法,能够心相体信,佛陀只用给结论就能理解的利根众生。金刚经的当机众是须菩提,人家是解空第一的大阿罗汉,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几千年后读《金刚经》读的晕头转向的我们最多也就是结缘众而已。结缘众听法由宿因浅,不能立刻得利益,只能将所听之法做为未来得道之因缘。说白了,就是种个草,至于啥时候结果就不得而知了。
这就好比比尔盖茨乔布斯聊天,端茶倒水的秘书和围观的吃瓜群众只能凑个热闹,培养一下对科技的兴奋感,可你要说他们听完后也能做出微软苹果那样的伟大公司就纯属是做黄粱梦。
对于我们结缘众而言,佛给当机众讲的无分别的法全都是天书
一些有自知之明的就赶紧寻找适合自己现阶段适合的经教老老实实的学修,夜郎自大的则开始拿这些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境界来标榜自己
这纯属用别人的故事吹自己的牛,说的文雅点就是以凡滥圣
可有的“身心灵”作家看到这些话心里就会不大高兴,因为他们张口闭口就是:“你的痛苦都是从分别而来”、“放下分别你就是佛”。谁稍微提点意见就立马说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圆满的。
照我看来,如果他们那一天死了,想分别也分别不了时,立刻会有地狱的专车来接走他们。
谁告诉你不分别就是佛的?
又是谁告诉你分别是用来放下的?
我曾经问过一个天天教导大家不要分别的人类似的问题,结果这哥们的回答:“我以为只要不分别就能回归清净的觉性……”
我一听到“我以为”这三个字就立刻明白了:敢情您这是把佛法当哑谜猜呢?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当一个人说出“我以为”三个字的时候总是要坏事,因为“我以为”三个字代表着这个论点没论据,大脑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找理由。你说我以为相当于屏蔽了大脑功能。
这是一种病,一种懒得思考的病。脑子是个好东西,可你也别这么省着用啊。
那些提倡不分别的人大部分都是歪嘴和尚,自己不会读经不要紧,把别人带偏了可是要背因果的!
不分别是一种果地的境界,而分别则是修炼这个境界的方法。前者是果,后者是因,应该被提倡的是因行的方法,而非果地的境界。
境界不会因为你的提倡就从天而降,方法却能因为提倡而令更多人证得境界。搞不明白这一点,就是在倒果为因。

【「烦恼即菩提」、「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不除妄想不求真」这些话都是在描述果地风光,和我们的修行关系不大。果地的境界确实没有分别的摇摆和撕裂,但是通往果地的道路,从始至终都有取舍拣择和分别。】

某些程度上,我们应该去提倡大家多多“分别”。
从究竟的角度讲,分别心的确是应该被舍弃的,但我们这些在欲界沉沦的凡夫想要成办解脱,唯一条件就是分别心。
或者说我们能成办解脱,与色界、无色界众生最不同的条件就是分别心。
我曾经说“佛教与外道禅法或世间禅法的真正差别集中表现于“观”或“慧”;佛教禅法是重慧不重定,重观不重止”,其实关键也在于这个分别心。
一般来说,修观最好是在欲界未到地定与四禅的中间禅中,以定的余势来对所缘境作强而有力的观照,而如果完全进入定中我们就无法思择法义,无法作意善法,无法拣择辨别沉伏的微细烦恼,就只是给烦恼这头怪兽打了冷凝剂而已。
不消灭烦恼的有生力量,总有一天烦恼是会解冻的。
想要消灭烦恼,就要通过“观禅”的战斗,这种战斗,靠的就是分别心去剖析妄念调服烦恼,这种状态虽然处于分别之中,但却是最相应我们这些凡夫的对治法,绝不能简单粗暴的予以否定。

【拣择所缘境质量的择法力、善用心念作意的调控力、对应不同境界的状态调整力都是分别心的范畴,如果没有分别心,我们的解脱就无从契入。

我们的烦恼的确是经过起心动念的分别产生的,但根本的原因却是恶业熏习的太多,恶种子不停地在翻腾,想要根治烦恼,我们要做的是转变内心的质地,从源头解决问题,而非守住分别心这个阀门不放,却不管这个阀门背后的洪水滔天。
如果真的那样做的话,阀门拧的再紧,也会有崩溃的一天。
有人说不分别就是修行,可你真的懂修行的话就会明白:“修行的过程就是分别的过程,最后的结果是不分别”。
修行不是不分别,恰恰相反,修行是分别什么该做,什么不该,以及分别对于该做的、值得做的如何才是正确的做法;修行也是知道分别什么是不该做的;对于不该做的事怎样才是正确的舍弃方法?
如果对内心的状态没有分别拣择,不通过分别心把注意力导向善的所缘境,“不分别”就只是你安住无明的借口罢了。

【没有分别心,修行的方向就会丧失。】

其实在凡夫位上,分别、不分别,本质都是分别。
“不分别”正是因为要与“分别”对立而在思维概念上建立起来的,这是割裂诸法并执为对立的心行,也是最顽固的分别模式。
我们现在说不分别,只是一种倒果为因的妄谈而已。
==============
注:
一、201859日,本文由“大象佛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发布,作者是北京中国佛学院续祥法师。
二、2018129日,我阅读到这篇文章之后,决定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转载。随即联系续祥法师,请求作者同意和得到授权允许。
三、由于“不分别”这一“口头禅”在中国佛教界四众弟子之间流传非常普遍,特别是对于一些长期缺乏“闻思”和“义解”的佛弟子们来说,已经造成了许许多多地似是而非的错解和荒唐荒谬的知见。
但是,非常可惜地是,生活中又时常见到许多陷入“不分别”错解和谬见的佛弟子们,往往又不愿意聆听来自义学僧众的开示、讲解和教诫。
因为在他/她的内心里面,只相信自己的授皈依师父、或自己熟悉和崇拜的某些法师、禅师、大师、上师的说法、开示、教导和观点。
四、学习佛法,努力刻苦地真修实证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听闻佛法和思惟法义,其实更为重要。
如果缺少闻思义解,刚刚接触佛教就开始勇猛精进“修法”实践的佛弟子们,蹉跎岁月倒还是小事,最怕的是一开始就练习了“葵花宝典”和“辟邪剑谱”里面的功夫:
“欲学此功,必先自宫!”
五、由于“大象佛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著作权保护,无法发出我的评语,只能转载。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