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0日星期三

武僧一龙的中华神功


Wen-Ning He

法师您好,请问您是怎么看武僧一龙?
============
感谢您的提问,因为让我想起两件事情:
1.二十多年前,我曾经奉住持和尚之命,护送一位大病初愈的老师父回家探望亲人。下了火车转乘汽车时,途中有一位小孩子拿着一张外币向车上的售票员购买车票。售票员说不认识这是哪个国家的钱,问他有没有人民币,小孩子说是从家里偷的,没有人民币,说着又从包里掏出几张不同面额的外币给大家看。这时一位穿着西装、手里拿着公文包的男人说:“我是在银行工作的,让我看看这是不是真钱。”边说边接过钱币看过之后,他告诉大家:“这是真美元,这个小孩可能家里有海外关系,我换几张给他买车票,你们要想换美元赶快和这个小孩换,机会难得。”当车厢里面有几位乘客掏出钱和小孩子兑换时,老师父突然紧紧抓住我的手,眼睛看着窗外却一句话也不说。
等到小孩子和银行工作人员都下了车,汽车继续出发之后,售票员才告诉大家这些人都是骗子,手里拿的那些外币根本不是美元,几位刚才还喜笑颜开的兑换者顿时大惊失色。这时老师父告诉我:“要是有两个武僧在这儿,咱们非把这伙人送派出所去。”
原来在某些佛教界的出家僧众心中,对武僧也是怀有敬重和期待。

2.两年前的一天上午,我讲过三节课之后,就来到操场上准备在太阳底下走一会路。有几位打篮球的小伙子向我打听“佛学院里有没有武僧?他们每天训练可以吃肉吗?”
原来在一些社会青年的心中,也是从来没有怀疑过佛教界有专门练习武功的武僧。
佛教寺院里面,一群武僧集体练功的壮观场景和矫健身手,这可能是八十年代的电影《少林寺》留给中国无数观众的最深刻印象。
只是非常可惜,如果从佛陀为人间众生宣说的清净教法在世间地弘扬和流传来说,这恰恰是《少林寺》电影带给社会大众的一个最坏的影响:
1.歪曲了佛教(释迦牟尼佛陀的教导);
2.障蔽了正法(四圣谛、八正道、因缘法、沙门果);
3.混淆了佛教出家僧众的正业处(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次法向、生起择法觉支、断除三类结缚、坚固四种净信、走入清净法流、现生证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和阿罗汉果)。
印度佛教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出家之后仍然练习格斗搏击技术的比丘或沙弥僧众。
中国佛教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四部《高僧传》里面,也从来没有出现过“武僧”这一门或一科。

1.梁代慧皎法师著《高僧传》,把出家僧众分为「十门: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每门都加以评论。

2.唐朝道宣律师著《续高僧传》,把出家僧众分为「:译经、义解、感通、习禅、明律、身、诵、兴福、杂科、护法。每门都加以评论。

3.北宋赞宁律师著《宋高僧传》,把出家僧众分为「十科,即译经三十二人、义解七十二人、习禅一三人、明律五十八人、护法十八人、感通八十九人、遗身二十二人、读诵四十二人、兴福五十人、杂科四十五人。

4.明朝如惺法师著《明高僧传》,把出家僧众分为「译经解义习禅三科

特别要注意地是:这四部高僧传的作者,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朝代,但都是不约而同地把「译经、义解僧、解义」排列在所有的佛教界出家僧众的最前面,这值得用心反思呀!
了解佛教界出家僧众的历史分类之后,就会知道无数社会大众喜爱的所谓“武僧”,不过是一个美丽的传奇故事而已,犹如“北冥神功”、“凌波微步”、“九阴真经”和“天山六阳掌”一样,当作茶余饭后的聊天谈资可以,您可不要相信历史上真有这些出神入化的大法或神功。
作为一位13岁就因为家庭贫穷而辍学的少年,“一龙”在外出谋生的路程中曾经跟随几位“和尚”「进行一边习武一边卖艺的生活,一年多下来,一龙便把师傅们的少林功夫学完了,他们发现一龙在练武上有绝对的天赋,和他们一块也是埋没人才,于是把一龙推荐给了一位练咏春拳的师傅,两年之后这位咏春拳的师傅推荐给了其他人,八年的时间一龙的足迹遍布了全国十几个省,一龙一共拜了十几个师傅,先后习练了少林太极咏春拳击摔跤散打泰拳等,2007年获得了广东佛山国际咏春拳黐手擂台赛冠军,2009年一龙参加武林风。

从网络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一龙”不是佛教界的出家人,他也没有在少林寺出家、生活或学习的经历。他不是沙弥,更不是比丘,甚至可能都没有受过成为佛弟子最基础的“三皈”,因此他只能算是一位佛教信仰者(至于“一龙”内心里面到底信不信佛教,他自己晓得,我也清楚知道)。
但是,以“武僧”的形像出现在媒体之上和观众之前,这是能够提升收视率的一件稳赚不赔的事情,这肯定是“一龙”身后的许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家卫视节目,其实许多人都是心知肚明“一龙”不仅不是佛教出家人,他更不是所谓的“武僧”。
但是为了收视率、为了知名度、为了变现等等,何妨大家一起联手打造出一位功夫明星“武僧一龙”呢?
十多年前,上海的韩仁均和《萌芽》杂志社的几位负责人不是已经成功地制造出一位“天才少年作家韩寒”吗?
这位在校期间七门功课不及格的上海痞子,自从戴上“天才少年作家”的假发之后,不仅名利色三收,甚至还能被南方报系和各路公知们成功地推成“公民领袖”。
相比“天才少年作家韩寒”在接受采访时不知道自己的成名作《三重门》的书名由来、不敢谈及任何一部署名“韩寒”的作品内容和创作经历,“武僧一龙”已经真实多了。
至少,他没有“拼爹”;
至少,他还是通过自己刻苦训练出来的真功夫走上擂台、KO对手。
在一个无法防范和有效惩罚各种各样造假行为的环境里,我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宁可同情和理解“武僧一龙”,也要持续不断地关注和批评“天才少年作家韩寒”。
我这样的态度和立场,您看中不中?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