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0日星期三

法句经·智者品


法句经·智者品》了参法师 译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Dhammapada《法句经》
第六 智者品Panditavaggo1

076若见彼智者:能指示过失,并能谴责者,当与彼为友;犹如知识者,能指示宝藏。与彼智人友,定善而无恶。

077训诫与教示,阻(他人)过恶。善人爱此人,但为恶人憎〔2〕。

078莫与恶友交,莫友卑鄙者。应与善友交,应友高尚士〔3〕。

079得饮法(水)者,心清而安乐。智者常喜悦,圣者4所说法

080灌溉者引水,箭匠之矫箭,木匠之绳木,智者自调御5〕。

081犹如坚固岩,不为风所摇,毁谤与赞誉,智者不为动。

082亦如一深池,清明而澄净,智者闻法已,如是心清净。

083善人离诸(欲),不论诸欲事。苦乐所不动,智者无喜忧。

084不因自因他,(智者作诸恶),不求子求财、及谋国(作恶)。不欲以非法,求自己繁荣。彼实具戒行,智慧正法者。

085于此人群中,达彼岸〔6〕者少。其余诸人等,徘徊于此岸〔7〕。

086善能说法者,及依正法行,彼能达彼岸,度难度魔境〔8〕。

087应舍弃黑法,智者修白法,从家来无家,喜独处不易〔9〕。

08810〕当求是(法)乐。舍欲无所有〔11〕,智者须清净,自心诸垢秽

089彼于诸觉支〔12〕,正心而修习。远离诸固执〔13〕,乐舍诸爱着,漏尽〔14〕而光耀,此世证涅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日文译作「贤品」。
〔注2〕据故事中说:佛陀叫二位上首弟子,驱逐那些邪恶者,训诫教示那些可能服从的人,劝阻他的过恶。可是去指示的人,却会被邪恶者所憎恨。
〔注3〕无身语意之恶,而从事于济度一切众生者。
〔注4诸佛及诸阿罗汉
〔注5〕克制自己的五根(眼、耳、鼻、舌、身)。
〔注6〕离生死之涅盘。
〔注7〕生死界。
〔注8〕生死界。
〔注09〕「黑法」是恶叶,「白法」是善叶。「无家」是出家。
〔注10〕此颂与前颂之意是连贯的。
〔注11〕涅盘。
〔注12〕「觉支」(Sambodhiyangam)是「七菩提分」或名「七觉支」。即:念觉支(Satisambojjhango),择法觉支(Dhammavicayasambojjhango),精进觉支(Viriyasambojjhango),喜觉支(Pitisambojjhango),轻安觉支(Passadhisambojjhango),定觉支(Samadhisambojjhango),舍觉支(Upekhasambojjhango)。
〔注13〕证涅盘而解脱。
〔注14〕原文Khinasava译为「灭尽诸漏」或「诸漏已尽」。即灭尽一切烦恼之意。
=========
明慧注一:智者(Pandita),中文音译为“潘迪他”,或翻译成“班智达”。在早期佛法里,特指通过“闻、思、修、证”,已经知道、理解、现见和通达“四圣谛、八正道、因缘法”的出家僧众和在家信众。
佛陀时代的诸位声闻弟子里面,最能代表智者(Pandita)特征的是舍利弗尊者:博学多闻、深解彻悟;梵行清净、现证四果;代佛说法、教化人间;摧折外道、辩才无碍。

明慧注二079智者常喜悦,圣者4所说法。〔注4诸佛及诸阿罗汉
在早期佛法里面,任何“菩萨”都不是“圣者”,因为没有任何一位菩萨能够成功地做到“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
任何一位男女老少、任何一位修道者、任何一位或一类菩萨,只要是还处于“我生未尽,梵行未立,所作未办,自知还受后有”的状态,就一定是三界六道轮回生死里面的标准凡夫,而不是早期佛法中“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的解脱圣者。
以悉达多王子(太子、苦行者)为例:印度佛教历史上的这位确凿无疑的“一生补处菩萨”、“最后身菩萨”,他35岁在菩提伽耶的大菩提树下成佛之前,并没有发现可以终止轮回、导向涅槃的“四圣谛、八正道”。他的知见,甚至都远远不及一位声闻弟子里面的“预流者、入流者”。
因此在早期佛法里面,所有的“菩萨”,都是实质上的生死凡夫,都不是现见缘起法(因缘法、生灭法、无常法)者。
释迦牟尼佛陀般涅槃之后大约五百年左右,“菩萨的智慧、知见、果位、神通等等,远远超过声闻弟子”的宗教理论、文学经典和神话观念,开始逐渐出现和流传在世间。

明慧注三084不因自因他,(智者作诸恶),不求子求财、及谋国(作恶)。不欲以非法,求自己繁荣。彼实具戒行,智慧正法者。
读到上面这段经文,熟悉印度佛教史的读者,可能瞬间就想起了出家之后又还俗参加国王军队,并且充当国王军事顾问长达十年时间的大乘“八宗共祖”龙树菩萨。
熟悉中国佛教史的读者,可能瞬间就想起了“二道”:东晋道安法师和明初道衍法师。
“一道”听说当时居住在西域国家(龟兹国)里面的鸠摩罗什法师很有学问,为了能够和他经常见面互相探讨“佛法”,竟然“每劝坚取之”。Who is Jian?“坚”是谁,有兴趣者,请自己上网查询。
“二道”以佛教出家法师的身份,多次怂恿和鼓励燕王朱棣果断起兵、直取中央(南京)、登基称帝。
至于“坚”通过什么方式、如何“取”来鸠摩罗什法师;
至于燕王朱棣从起兵“靖难”到成功登基称帝的路上,究竟要伤害和牺牲多少男女老少的生命;
这些,显然都不是“二道”法师考虑的重点。
“二道”法师的心态和言行,显然不是《法句经》中佛陀对于“智慧正法者”的定义。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