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村的过去与现在
Wen-Ning He
二、败家的智慧与方法
非常遗憾地是,我没有见过贺村的传奇人物贺老太爷,只是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从村庄里面的许多长辈们的谈话聊天内容中逐渐地知道了贺老太爷生前曾经说过的一些话语和做过的一些事情。随着多年以来听着这些长辈们不知疲倦地把储存在自己心中的一件件历史往事反复地提起、谈论和感慨,贺老太爷的一生经历竟然也在我的脑海里面逐渐清晰起来。其中最让我感到惊讶的两件历史事实,第一件是贺村原来的名字并不叫贺村;第二件是贺家的祖上并不是本地居民,而是地地道道的外来人口。
为了核实这两起历史事件的真伪,我还曾经当面询问过德高望重的贺老太爷的独生子贺正心老人。根据贺正心老人的口述历史和其他长辈们的回忆叙述,我就像做拼图游戏一样慢慢地拼出贺村、贺氏家族和贺老太爷的历史足迹与生命旅途。
贺家祖籍原来在山西省洪洞县,当时主要是以农业生产种植和食品加工制作为生。明朝初建之时,由于多年来大小战争连绵不断,以至于繁华的中原地区都出现了人烟稀少和田园荒芜的现象。
「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五
「积骸成丘,居民鲜少」---《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六
为了迅速巩固大明王朝对天下草民的专制独裁统治,为了永久保住朱家儿孙千秋万代吃喝玩乐与享受特权,必须尽快恢复中原地区的农业种植生产和彻底解决由于连年战争所造成的江淮地区人烟稀少和土地荒芜等状况。否则,购买大明王朝各级官员效忠和无数打手鹰犬效力的巨额税收银两,要从哪里搞到呢?还有那些必须为朱家的儿孙后代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衣食住行服务和歌舞娱乐享受的大量的奴隶与婢女们,又要从哪里筛选出来呢?再说明朝当年的所谓开国君臣们一个个可都是冒着随时被抓捕和被砍头的生命危险起兵造反投入战争之中的,造反的目的可不是为了什么“解救天下三分之二以上的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劳动人民”、“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或者“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明朝的那一群所谓的开国君臣们起兵造反的用意和武力平定天下的目的,其实说白了就是在中国传统农民内心里面的那些最基本的愿望“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基础之上再次给予无限度地扩大化而已。
当然,一旦造反成功夺取政权当上大官或者成为皇帝了,原先的头脑里面的“三十亩地”的目标自然就会水涨船高地变成了拥有三千亩土地、三万亩土地,甚至是拥有全中国的所有土地;原先的想拥有“一头牛”的目标就会立刻变成把全中国的男女老少都变成一群群的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为自己任劳任怨地默默付出的成千上万头只有体力却没有任何思想的“耕牛”;当然到了这个时候也决不能再满足于一生只拥有一位老婆了,因为中国大地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所有的城市乡村里面的那些已经成年的与尚未成年的“绿茶妹妹”和“红茶妹妹”,只要被发现就会立刻成为皇宫或王府里面的生活秘书和答应常随人群的其中一位。
因此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开始,中国历史上以凶残、暴虐、自卑和嗜血而著名的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陆续采纳了郑州知州苏琦提出的“时宜三事”之一的“移民中原”和户部侍郎刘九皋提出的“迁移山西之民以实中原”等奏议,最终作出了从山西省迁移大量民众到江淮地区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和繁衍人口的决定。祖籍山西省洪洞县的贺家,就是在这次“明初大移民”运动中奉官府命令举家搬迁到凤阳府,再经过辗转迁徙之后,其中的一家最终选择定居在江苏省北部。
定居下来的贺家祖先,立即集中银两向当地居民合法购买了延河岸边的在当时还是无人开垦和无人居住的两百九十七亩土地,并且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地建立起水磨房、豆腐房、杂货店和糕饼店。然后再用每年经营这“两房”和“双店”生意所获取的利润,连续不断地“置地”、开榨油坊、建立祠堂和雇用当地人做长工。这样经过十几代人连续多年的经营、扩展和积累,到了明朝末年时候,据说外来户贺家已经合法地拥有了当地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和全部的商业店铺,贺村这个名字也在本村人、邻村人和当地人们之间逐渐开始流行起来。
但是贺家也有一个衰败的迹象,就是不知什么原因造成的连续几代人都是一个男孩单传下来,因此不仅当年还健在的贺正心老人是贺老太爷的独生子,贺老太爷自己也是一位独生子。听说贺老太奶在生育了独生子贺正心之后,为了能够多添人丁,二十几岁时就在家里设立专门的佛堂供奉南海观世音菩萨像,自己终身吃所谓的“全素”并且每天三次上香礼拜诚心祈求观世音菩萨保佑贺家人丁兴旺。可能是因为贺老太奶的诚心还是远远达不到南海观世音菩萨的最基本的保佑要求,尽管她一生之中做了无数次施衣、施粥和施药等功德善事,最终还是没有感动这位大慈大悲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因为贺老太奶自从嫁到贺家直到九十高龄去世之际,也没有再生育出一个儿子或女儿。
但是很多老年人在闲聊的时候还是非常肯定地说南海观世音菩萨是非常灵验的,因为事实就摆在眼前:贺老太爷和贺老太奶的独生子贺正心娶妻之后,不仅连续生育了三个女儿和五个儿子,而且这八个孩子都是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和成家立业,这些明显的家族兴旺的迹象难道还不能证明是来自南海观世音菩萨的保佑吗?
贺家人口在十几年间陆续增加之后,贺村的人们也注意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原先专注于商业经营、不断置地和扩大生产的贺老太爷,突然开始变得不务正业和走向败家的道路了。
首先,贺老太爷自己出资从外地购买了大量的石块重新扩大和修建了村庄内的两条贯通南北和东西的主要道路,并且始终坚持在两条道路的交叉点预留出一大片非常宽阔的空地。在很多人看来这么大的一片土地既不用来建房子居住,也不用来种树养花,就这么白白地闲置着,真是败家呀!
其次,贺老太爷又带头出资并且号召大家以出工代替出钱的方式,同时修建了横跨西边郎河和东边延河的两座沿用到今天的坚固石桥。这两座石桥建了整整两年时间才完工,但是至今仍然可以安全放心地通过普通小车、大型载货汽车和各种类型的机动车辆。司机驾驶着车辆行走在宽阔的河面上也根本不用担心因为石桥的突然垮塌而造成车毁人亡。
紧接着,贺老太爷又动员村民在村庄北面开挖、加宽和加深原来的那条已经连通郎河和延河的人工运河,并且顺着村庄里面的南北道路的方向在河面上再建一座石桥,从此把贺村和对岸的四个村庄直接连在一起。估计这个时候贺家的银元已经开始出现紧张了,因为贺老太爷宣布根据每个人挖出并运送到岸上的土方数量,从自己家的土地里面分给相应的面积,而且无论是本村人还是外来人,只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土方,就能分到对应面积的土地。由于这个典型的败家决定,贺村的外来人口也迅速地增长到两千多人,其中包括一些原来在外面乞讨的人们,在运河工程和石桥建造结束之后,也在贺村拥有了名正言顺的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从此结束了流浪飘泊的乞讨生涯。
听老人们说,这位贺老太爷是一个不把家产败光决不甘心的人。当年秋收刚刚结束,他又劝说大家和他一起创办学校,理由是要让自己家的、本村人的和周围村庄里面的小孩子们学会做人和识字。当时对于他的这个主意称赞的人不少,但是积极参与的人却不多,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一片地区几百年来也没有出过几个读书的人和做官的人。农家孩子,能使用镰刀锄头,会种田插秧,能驾驳牲口拉车运输就够了,祖祖辈辈都不是读书人的命,还浪费时间读书做什么。
面对这种心态,贺老太爷直接宣布自己出地、出钱和负责请教书先生的全部费用,大家只要出工出力平整土地、做好地基和建造校舍就可以了。同时当众承诺只要是参加建校的人自己家里的孩子,开学之后全部都可以免费读书到完成学业。消息一经传开,立即吸引了本村和周围几个村庄里面的很多人前来学校工地劳动,以致于经常是几个人做着原来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人多力量大,贺村小学不仅在第二年春天正式开学,而且每年春天都会增加一个新的班级。
但是,随着贺老太爷的这一系列的败家行为,贺家的土地面积迅速地减少了,银钱积蓄也快速地消耗光了,甚至把水磨房、杂货店都转卖给本村的已经富裕起来的王家和薛家了。这时村里已经有一些人开始议论贺老太爷是不是一位投胎到贺家专门来讨债和要债的“败家子”,就是贺老太爷的孙子和孙女们也经常劝爷爷应该停止做善事了,岁数已经这么大了,也该好好休息了。
1948年冬天,著名的淮海战役开始之前,国民党军队的某部师指挥机关就设立在贺家大院里面,这直接为贺家带来了一场灭顶之灾。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兵们发射过来的一排炮弹犹如长了眼睛一样降落在贺家大院里面,迅速地把贺家所有的房子都给摧毁和烧光。听说当时在国民党师部里面工作着的很多军官和一些身材苗条、面容美丽的女特务都被当场炸得粉身碎骨。
失去全部房子的贺家所有成员,在几顶破烂的军用帐篷里面度过了春节。最后还是在已经成为贺村富翁的王家、薛家和乡邻们的帮助下,重新建造起六间土墙草屋居住。
淮海战役结束后没有多久,农村土改工作就开始了,当时要给所有的农村人划分所谓的成份。王家和薛家被工作组定为名符其实的“大地主成份”,从此两家子女成为长达二十多年的“无产阶级专政对象”。
贺老太爷一家则被定为“中农成份”,有惊无险地从土地改革运动、文化革命运动平安地走到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镇政府辖下的二十八个村庄里面,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已经有了五万多人,但是第一位取得医学博士、第一位取得哲学博士、第一位取得法学博士、第一位取得文学博士和第一位取得北美名校全额奖学金的留学生,都是贺老太爷的孙子和孙女们。
于是很多迷信的老人们又开始议论了:他们家之所以连续出现这么多的博士教授法官和医生,都是贺老太奶一辈子吃斋念佛祈求南海观世音菩萨修来的福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