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Ning He
2015年9月我结束了持续多年的飘泊生涯,回到母校暂住在二楼的一个小房间里,每天除了和来访的同学校友们一起喝点茶、聊会天,其余时间就是关上房门安静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一天下午,宽通、耀仁和宗卫三位校友来我房间非常气愤地告诉我说:“宗某法师一点基本的佛教信仰和宗教感情都没有,他竟然在课堂上说要像对待畜生一样管理出家人!”
我听了三位校友的陈述之后,并没有感到任何惊讶或愤怒,因为我认识这位宗某法师,不仅和他是同龄人,也和他有过几次谈话,我知道这些看似野蛮无理的话语,其实只是他的思想观念的自然流露而已。
一、对待自己的同参道友们为什么“要像对待畜生一样管理”呢?
那是因为在宗某法师的眼里和心中,从来就没有把你们这些人当成所谓的同参道友。但是将来如果你们之中有哪个人拥有某处的著名道场了,或者掌握实权和大量财富了,你也自然成为宗某法师眼中、心中和口中的同参道友了。
二、他的这种凶残狠毒的管理思想和想方设法虐待、奴役、羞辱他人的观念方法,又是出自哪里呢?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才能成功地把一位少年或青年的思想观念与言行心态都塑造成一个控制狂、施虐狂、或者是无视人类文明的穷凶极恶者呢?
我个人认为类似宗某法师在课堂上为大家作培训的一番思想言论,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其实可以发现来自《商君书》里面的一些古代著名政客的言传身教。也可以说整部《商君书》就是教导后人如何掌握权力、如何控制民众、如何弱民、愚民、壹民和辱民。
三、重用他的领导们是否根本不知道他的言行和心态呢?
怎么会不知道呢?
古今中外绝大多数能当上领导的人,哪个不是人精呢?例如刘邦、朱元璋、袁世凯、武则天、慈禧太后等等。
但是封建社会或中央集权社会里面的领导们,需要某些人做一些不能公开的事情,而且某些人可以没有任何原则和底线把某些事情顺利办成。因此类似宗某法师这样的人才,可以说在任何时代里面都能生活得相对滋润。
至于他的未来,其实不用我们考虑太长久,因为这些人的心态都是只为今世今生,不讲后世来生。
认真学习《商君书》可以慢慢明白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政策、法令和权谋的真实用意。当年刘备临死之前,还是不忘叮嘱儿子刘禅要反复学习这本书,因为这才是中国帝王管理学的核心秘术。
「诸葛亮集载先主遗诏敕后主曰:“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脩,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第二》
秦朝虽然短命,但是秦制一直延续至大清末年。在这两千多年来的管理经验里面,其实处处可见《商君书》里面的重要内容。
这部书,是一个幽灵,一直在东胜神洲的上空狞笑、阴笑和蠢蠢欲动。
我们要想走向文明,则必须要了解和熟悉《商君书》里面的内容。只有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才不会经常地被煽情、被流泪、被感动和被英雄。
----------------------
《商君书》参考书目
一、文献
二、专著
三、学位论文
四、期刊论文
蔡文彦:「商君书」中法治思想之探讨,《孔孟学报》第79期,2001年9月。
蔡陵茹:论商鞅经济思想中的生态因子及其对当代的启迪,《唐都学刊》第24卷,第4期,2008年7月。
常韵苓:简介商君思想学说,《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集刊》第23期,1969年8月。
曹英:制度性腐败:秦帝国忽亡的原因分析,《江苏社会科学》第2期,2004年。
晁福林:商鞅史事考,《中国史研究》第3期,1994年。
陈述之:《商君书》的人性论对圣君之治所提供的理论基础之研究,《长庚护专学报》第2期,2000年3月。
陈庆煌:《商君书》的法治思想论略,《淡江大学中文学报》第3期,1996年12月。
陈鸿义:商鞅变法现代版─不只规划策略也要规划组织,《管理杂志》217期,1992年7月。
陈健夫:人口‧土地‧富国─商鞅人口经济思想初探,《湖南教育学院学报》第12卷,第3期,1994年。
陈会林:论法家的法价值观,《湖北大学学报》第6期,1998。
陈守亭:秦代肉刑考析,《法商学报》第27期,1992年12月。
陈涛:秦亡观阐微—对商鞅变法的再探讨,《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2期,2003年6月。
程兆熊:重农抑商政策与两种自由,《民主评论》第5卷,第9期,1954年。
杜正胜:从爵制论商鞅变法所形成的社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6本,第3分册,1985年9月。
杜正胜:从肉刑到徒刑—兼论睡虎地秦简所见古代刑法转变的信息,《食货月刊》第15卷,第5、6期,1985年11月。
杜正胜:秦火与焚书,《历史月刊》第8期,1988年9月。
杜钦:汉文帝除肉刑及秦汉刑徒的刑期问题,《史耘》第2期,1996年9月。
段战平:商鞅变法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卷,第1期,2005年。
封思毅:商鞅变法的文化意义,《中国国学》第10期,1982年9月。
傅荣珂:秦律肉刑制度考述,《嘉义大学学报》第70期,2000年6月。
高凯:惊人相似的历史局面—兼论秦、隋速亡及汉、唐长久兴盛的原因,《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5卷,第2期,1995年。
古丽娜.阿扎提:试论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管理思想,《黑龙江史志》第321期,2014年8月。
关荣华:试论秦政治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1996年。
郭垣:商鞅的财政政策-上,《税务旬刊》第58期,1957年5月。
郭垣:商鞅的财政政策-下,《税务旬刊》第60期,1957年5月。
郭人民: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新史学通讯》,1953年3月。
黄富三:法家思想及其实行---商鞅所建立之社会制度,《史铎》第3期,1966年6月。
黄绍梅:商鞅法治学说中的尊君抑民现象,《复兴学报》,1999年12月。
黄绍梅:法家「强本抑末」的困境--以汉代经济为例,《国立侨生大学先修班学报》第11期,2003年12月。
黄绍梅:商鞅对于儒学的态度--以《商君书》「六虱说」为中心的论述,《国立侨生大学先修班学报》第13期,2005年12月。
黄文兴,先秦圣王观念出现的历史意义—皇帝制度形成之探究,《中国文化学报》第1期,1994年6月。
黄浩然:商鞅的兵学思想,《黄埔月刊》第70期,1957年10月。
黄今言:秦代赋税徭役制度初探,《秦汉史论丛》,1981年。
黄薇:试论《商君书》,《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第24卷第1期,2008年。
黄显功:论战国重本抑末政策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与影响,《先秦、秦汉史》第10期,1985年。
黄真真:秦代赎刑略考,《简牍学报》第10期,1981年7月。
胡铁球:商鞅构建农战之国的理念及其影响,《社会科学》第1期,2016年1月。
侯长安:《商君书》君本位下的经济攫取方略,《浙江工商大学学报》第2期,总第107期,2011年3月。
侯家驹:秦汉赐爵、买爵、卖爵及其经济涵义,《国立编译馆馆刊》第17卷,第2期,1988年12月。
侯家驹:从经济发展观点看由封建制度到秦汉大一统的演变与特色,《大陆杂志》第79卷,第4期,1989年10月。
洪家义:论商鞅变法,《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期,1994年。
江道源:人才用弃与秦兴亡,《福建论坛》第4期,1988年。
焦新顺:试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1卷,第3期,2003年。
康德文、潘秀珍:春秋战国秦变强大诸原因探析,《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1997年。
劳思光:法家与秦之统一(上),《大学生活》第153期,1963年。
劳干:秦的统一与其覆亡,《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8本,第2分册,1977年6月。
雷依群:秦的统一与秦国的农业政策,《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第15卷,第1期,2000年2月。
黎明钊:秦代什伍连坐制度之渊源问题,《大陆杂志》第79卷,第4期,1989年10月。
李文波:变法乎?不变矣!——《商君书》中的变法思想,《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第4期,2005年4月。
李维林、赵梦涵:商鞅的农本思想与激励政策析论,《山东大学学报》第2期,2010年2月。
李冕世:三晋法家思想渊源的剖析,《成功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报》第7号,1980年9月。
李岩:略论先秦儒、道、法家的社会管理观,《吉林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2006年6月。
李炳海:以秦鉴汉、贯通古今—司马迁对秦亡历史教训的总结〉,《天府新论》第5期,1999年。
李禹阶:秦始皇”焚书坑儒”新论—论秦王朝文化政策的矛盾冲突与演变,《先秦、秦汉史》第2期,2005年。
李新城:论秦汉相权之变迁,《先秦、秦汉史》第6期,2001年。
李震:秦代军制及军事教育,《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15卷,第1期,1982年1月。
李慧娟、赵晓晨:法家思想与秦朝兴亡关系浅论,《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第1期,2004年1月。
蔺小强:商鞅法律思想之刑罚目的论,《怀化学院学报》第26卷,第6期,2007年。
林启屏:从五口之家的新社会基础论商鞅韩非支配格局的建立,《台大中文学报》第11期,1999年5月。
林义正:论商君书对人性的看法,《鹅湖》第4卷,第12期,1979年6月。
林义正:商君书中所描述的时代及其问题,《哲学与文化》第8卷,第9期,1981年9月。
林吉郎:商鞅变法及其现代意义──从思想与制度层面的分析,《复兴岗论文集》第12期,1990年6月。
林剑鸣:从秦人价值观看秦文化的特点,《历史研究》第3期,1987年。
林剑鸣:试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西北大学学报》第2期,1978年。
林剑鸣、刘宝才:论秦穆公,《人文杂志》第6期,1980年。
林剑鸣:秦人的价值观和中国的统一,《人文杂志》第2期,1988年。
林剑鸣:从秦人价值观看秦文化的特点,《历史研究》第3期,1987年。
刘景纯:从商鞅及其学派的思想看秦国的抑商,《西安联合大学学报》第4卷,第1期,2001年。
刘公木:商鞅的法律思想,《中国国学》第8期,1980年7月。
刘文起:探讨商鞅反对人文教化之原因,《孔孟月刊》第22卷,第9期,1984年5月。
刘本锋:从云梦秦简析秦国农业经济管理特色,《农业考古》,2008年6月。
刘国祥:试论商鞅变法的负面影响,《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第21卷,第1期,2002年。
刘红卫:王、霸的时序性-试析由王道向霸道转变的原因,《管子学刊》第1期,2004年。
刘仲一:法家思想与秦朝的速亡,《求是学刊》第3期,1998年。
刘济生:独尊法术的速亡—秦王朝政治文化选择的历史教训,《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0卷,第1期,2004年2月。
刘宝才:秦政治文化断想,《文博》第5期,1990年。
陆建华:商鞅礼学思想研究,《孔子研究》第4期,2004年。
罗根泽:商君书探源,《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九卷,第一期,1935年1月。
马卫东:商鞅法治路线与大秦帝国建立,《华夏文化论坛》第六辑,2011年10月。
梅仲协:管子•商君•韩非子的法律思想概述,《复兴岗学报》第5期,1968年12月。
彭安玉:商鞅变法得失新析,《南通工学院学报》第20卷,第2期,2004年6月。
彭新武:法家精神:价值与缺失,《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2期,2014年2月。
齐克省、杨钰侠:秦朝速亡的历史启示,《宿州学院学报》第20卷,第1期,2005年2月。
冉昭德:试论商鞅变法的性质,《历史研究》第6期,1957年6月。
容肇祖:商君书考证,《燕京学报》第21期,1937年6月。
施金池:商鞅政治思想,《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集刊》第2辑,1959年6月。
施伟青:论秦由商鞅变法后的商品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1期,2002年。
宋淑萍:论商君书的成书时代,《书目季刊》第13卷,第1期,1979年6月。
宋青林、齐月华、商桑:商鞅变法的前提条件及深远影响,《广西社会科学》第111期,2004年。
石子政:秦律赀罚甲盾与统一战争,《中国史研究》第二辑,1984年。
史广全:秦朝法治失败原因的理性思考,《求是学刊》第28卷,第3期,2001年5月。
上官緒智:秦汉时期军费开支、筹措与管理问题研究,《先秦、秦汉史》第2期,2006年。
尚志儒:秦相的设置及相关问题,《文博》第2期,1997年。
孙铭:试析云梦竹简中所见秦的“农本”思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第10卷,第5期,2010年9月。
隋淑芬、施建中:商鞅预防犯罪的思想,《齐鲁学刊》第2期,2004年2月。
覃碧琴:简论商鞅的法治思想,《广西教育学院学报》第3期,1999年。
唐华琳:先秦法家法治基本原则及精神的理论探讨,《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第22卷,第6期,2002年。
汤标中:商鞅变法中的粮食经济思想,《北京商学院报》第5期,1999年。
汤凌慧:云梦秦简中秦律的经济观探微,《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3期,2000年。
汤蔓媛:从睡虎地秦简看秦代的刑罚类别,《简牍学报》第10期,1981年7月。
田延峰:论秦国的经济社会转型,《西安财经学院学报》第24卷,第1期,2011年1月。
王长坤、刘宝才:先秦儒法公私观简论,《齐鲁学刊》第1期,2004年1月。
王家仁:商君书之作者及其学问性格,《问学集》第五期,1995年9月。
王家仁:试论「商君书」之理论基础--以历史观与人性论为主,《孔孟月刊》第34卷,第6期,1996年2月。
王健:法家事功思想初探-以《商君书》、《韩非子》为中心,《史学月刊》第6期,2001年6月。
王健:事功精神:秦兴亡史的文化阐释,《先秦、秦汉史》第4期,2002年。
王健文:历史解释的现实意义—以汉代人对秦政权兴亡的诠释与理解为例,《新史学》第5卷,第4期,1994年12月。
王健文:学术与政治之间:试论秦皇汉武思想政策的历史意义,《清华学报》第30卷,第3期,2002年9月。
王启发、罗莉:中国古代礼法分立的历史进程及其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第4期,2002年4月。
王济东、杨培景:先秦时期法家法治主义成败原因探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第26卷,第5期,1999年5月。
王仲孚:先秦的王霸论与大一统论,《中国历史上的分与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5年。
王世荣:秦人政治文化的特色,《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2期,2004年3月。
王柏中、隋文家:秦朝利用法律手段对经济行为的规范管理,《鞍山师范学院学报》第2卷,第2期,2000年6月。
王绍东、孙志敏:秦亡于二世的历史文化因素考察,《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5卷,第5期,2003年9月。
王晓波:秦的兴亡与法家之治,《大陆杂志》第63卷,第3期,1981年9月。
王涤武:论秦的兴亡及其知识分子政策,《求索》第5期,1984年。
汪蕾、安成蓉、刘乃秀:《商君书》的法治思想对社会的整合作用,《重庆工学院学报》第19卷,第6期,2005年。
韦政通:法家反人文思想之历史观,《民主潮》第7卷,第4期,1957年2月。
魏萍、史炳军:秦专制制度成因探讨,《文博》第4期,1996年。
吴彰裕:商君书治国思想之研究,《空大行政学报》第6期,1996年11月。
吴江:法家学说的历史演变,《历史研究》第1976-6,1976年。
吴刚、刘小洪:秦亡汉兴之因再探,《学术月刊》第8期,1996年。
吴福助:秦律重刑主义下的弹性法规探讨,《东海中文学报》第13期,2001年7月。
吴毅:秦朝速亡原因新论,《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9卷,第3期,1999年9月。
夏遇南、屈建军:论秦国的功利主义,《咸阳师专学报》第2期,1996年。
熊公哲:商君书真伪辨,《国立政治大学学报》第9期,1964年5月。
徐奇堂:试论商鞅的愚民思想,《广州大学学报》第l卷,第9期,2002年9月。
徐俊祥:凝聚力的缺乏与秦的速亡,《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1期,2000年3月。
徐进:韩子亡秦论—商鞅、韩非法律思想之比较,《法学研究》第4期,1994年。
徐进:商鞅法治理论的缺失—再论法家思想与秦亡的关系,《法学研究》第6期,1997年。
徐卫民:秦隋速亡原因比较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1期,1997年3月。
徐波:重农抑末政策财税主旨之探讨,《历史月刊》第130期,1998年11月。
徐祥民:法家学派的由来及其界限,《山东大学学报》第1期,2002年。
徐敬龙:《商君书》中的农战政策及民风塑造,《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第26卷,第1期,2005年。
徐进:法家法治理论的精髓,《山东大学学报》第2期,1994年。
徐瑞婷:商鞅法学思想研究,《三重商工学报》第2期,1991年11月。
邢义田:从安土重迁论秦汉时代的徙民与迁徙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7本,第2分册,1986年6月。
姚蒸民:先秦学术思想之本质及其变迁始末,《孔孟月刊》第20卷,第10期,1982年6月。
姚传钧:论法家的形成与影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6期。
杨辉南:儒家与法家观点之人力资源管理意涵,《建国科大学报》第28卷,第4期,2000年9月。
杨思斌:略论先秦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的对立,《六安师专学报》第3期,1995年。
杨师群:论法家的“法治”及其法律思想,《史林》第4期,1997年。
杨亮功:秦建帝国对于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孔孟月刊》第17卷,第11期,1979年7月。
杨树森:从秦代经济看暴政灭亡,《中国宪政》第12卷,第3期,1977年3月。
杨华:商鞅变法与秦兵制,《文博》1999年第6期。
喻名峰、曹兴华:论商鞅法律思想之刑罚目的,《时代法学》第5卷,第3期,2007年。
余宗发:略论诸子思想在秦地之流变,《国立侨生大学先修班学报》第5期,1997年7月。
余宗发:由「云梦秦简」看商鞅之智慧,《国立侨生大学先修班学报》第1期,1993年7月。
余宗发:嬴秦资料研究二题---由云梦秦简看秦治下之社会现象,《国立侨生大学先修班学报》第2期,1994年7月。
余宗发:法家在秦地发展初探,《国立侨生大学先修班学报》第4期,1996年7月。
余宗发:秦政治与文化生态之特质研探,《国立侨生大学先修班学报》第6期,1998年7月。
余德仁: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的管理思想及其变法实践,《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7卷,第6期,2000年。
袁庆东:商鞅法治思想的缺失,《徐州教育学院学报》第20卷,第4期,2005年。
曾振宇:以刑去刑:商鞅思想新论,《山东大学学报》第1期,2013年1月。
曾振宇:商鞅法哲学研究,《史学月刊》第6期,2000年6月。
曾振宇、崔明德:商鞅社会理想之分析,《中国文化月刊》第197期,1996年3月。
朱立、端木佳睿:商鞅历史形象毁誉之探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第l4卷,第6期,2011年12月。
朱绍侯:商鞅变法与秦国早期军功爵制,《零陵学院学报》第25卷第5期,2004年9月。
朱瑗:史记商君列传疏证,《国立编译馆馆刊》第1期,1971年。
朱瑗:秦代兵制研究,《反攻》第340期,1970年7月。
朱瑗:秦代政制研究,《反攻》第341期,1970年8月。
朱瑗:秦代经济研究,《反攻》第360期,1972年3月。
张觉:商、申、慎、韩四子思想鸟瞰,《古今艺文》第27卷,第2期,2001年。
张弦:商鞅的重农主义,《农业经济半年刊》第1期,1967年1月。
张弦复:商鞅的农战思想,《兴岗学报》第3期,1963年7月。
张铉根:论商鞅的军国主义教育观,《国民教育》第29卷,第11、12期,1989年7月。
张文安:由农而王:商鞅农本思想分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第33卷,第4期,2006年7月。
张文安:论商鞅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河南大学学报》第44卷,第6期,2004年11月。
张春榕:论商鞅的农业思想,《农业经济》第343期,2010年2月。
张林祥:20世纪《商君书》研究述评,《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16卷,第3期,2006年。
张超林:试析《商君书》的移民思想,《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3期,2007年。
张杰、许江善:战国时期齐秦变革之比较《管子学刊》第2期,2002年。
张润堂:论秦穆公的人才思想,《周秦研究专号》第6期,1993年。
张其昀:秦帝国的政治,《华学月刊》第96期,1979年12月。
张其昀:秦帝国的政区—五十一郡,《文艺复兴月刊》第108期,1979年12月。
张其昀:秦帝国之经济,《文艺复兴月刊》第109期,1980年1月。
张其昀:秦帝国的文化,《文艺复兴月刊》第110期,1980年3月。
张焕琴:徒法不足以自行—秦朝由事皆决于法而迅速走向亡国的历史启示,《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2期,2004年6月。
张柳云:商君思想研究,《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7卷,第5期,1974年5月。
张鸣:秦朝灭亡原因管见,《安徽史学》第3期,1994年。
张霞:论秦代的倡武与禁武,《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8卷,第3期,2004年5月。
郑良树:法家与中华文化,《大陆杂志》第92卷,第1期,1996年1月。
郑良树:秦国政治与商君书,《书目季刊》第21卷,第2期,1987年9月。
郑琼现:法家治国方略研讨--兼与「法家法治」论者商榷,《中国文化月刊》第257期,2001年。
郑倩琳:《商君书》制民论试探,《思辨集》第5期,2002年4月。
周煌明:法家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复兴岗学报》第13期,1975年1月。
周金华:试论商鞅的重农思想及政策,《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2卷,第3期,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