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写于2017年,回答湖南邵阳杨家女公子淑兰之提问。现将旧文分段,以法为赠礼,供养人间所有善男子和善女人)
根据大乘佛教经典记载,释迦牟尼佛于成佛之后,曾经前往忉利天宫,为其生母摩耶夫人宣说佛法,时间长达三月之久。【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地藏菩萨本愿经•忉利天宫神通品》,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正是在这次忉利天宫的法会上,中国大乘佛教四众弟子们所熟悉和敬重的地藏菩萨,当众接受了释迦牟尼佛的嘱托,承诺在佛陀般涅盘之后、弥勒菩萨成佛之前的这一段漫长的时间里,将会用心护念、耐心教导和全力帮助娑婆世界的众生,闻思修学佛法、契入般若智慧、出离生死轮回、证得菩提佛果。
【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祗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以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地藏菩萨本愿经•分身集会品》,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以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唯然世尊。愿不有虑。】--《地藏菩萨本愿经•阎浮众生业感品》,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以此因缘,中国大乘佛教界的四众弟子们,不仅把地藏菩萨和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并称为“四大菩萨”,同时也将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和释迦牟尼佛一起尊称为“娑婆三圣”。
从唐朝开始,中国大乘佛教界就把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的九华山,视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并把每年农历的七月三十日,确认为地藏菩萨的圣诞日。
届时所有大乘佛教寺院,都会举行隆重的法会。四众弟子们云集在大雄宝殿里面,虔诚讽诵《地藏菩萨本愿经》,用心念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的圣号,然后以此修行功德,回向给无始劫以来的所有冤、亲、债主,以及超度世间一切孤魂、野鬼与亡灵。
一、名号解释
地藏菩萨,梵文क्षितिगर्भ,Kṣitigarbha,又被大乘佛教四众弟子们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以其久远劫来所发宏誓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而著名。
地藏菩萨名号之寓意,略释如下:
(一)“地藏”:形象之比喻,以世间大地的特点,意喻和直指世间所有众生,各自具足的“心地”特征。
1、世间大地、承载万物:世界上所有的高山、丘陵、江河、湖泊、海洋、平原等,皆由大地所承载,皆不能离开大地而独立存在。【如依大地,一切诸山、小轮围山、大轮围山、妙高山王,皆得安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无依行品》,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大乘佛法中以“地藏菩萨”的名号,用来形容和比喻人类各自本具之“心地”,其实是听闻佛法、思惟佛法、修行佛法的根本所在和唯一道场。
是以大乘佛法中,所有一切法门之听闻、思惟和修行,皆须从自己的心地之中去用功,皆不能离开自己的心地。否则即是“心外求法、盲修瞎练”!
2、世间大地、储藏万物: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煤炭、石油、金属、天然气等矿藏,百千万年以来,都是安静地储藏和储存在大地里面。人类发现这些埋藏在大地深处的宝藏之后,才能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技术,进行勘测、开采、提炼和应用。
释迦牟尼佛陀教授给诸天和人类的清净解脱之道(寂静涅槃之路),这条由四圣谛、五根力、七觉支、八正道、缘起法、沙门果所组成的完整的闻思修证体系,在世间各种热热闹闹的、神神秘秘的巫术祈祷、祭祀祈求、苦行自虐和纵欲享乐的宗教界里,犹如埋藏在大地深处的宝藏,虽然无比珍贵,但是却极少为人所知。
大乘佛弟子常常念诵“地藏菩萨”的名号,其实不是向“地藏菩萨”祈求和祈祷,而是借助“地藏菩萨”名号中的功德意义,不断地唤醒自己和提醒自己要去追寻、要去闻思修证佛陀留给天上有情和人间众生的珍贵教导。
3、世间大地、出生万物:世界上所有的林木蔬果、庄稼五谷等,都是从大地土壤里面所出生。因此大乘佛法中,以地藏菩萨的名号来形容和比喻人间众生各自本具之“心地”,其实是“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来具足、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佛言。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略说少分。如是大士(地藏菩萨)。成就无量,不可思议,殊胜功德。……此善男子。曾过无量无数大劫。于过数量佛世尊所。发大精进,坚固誓愿。由此愿力,为欲成熟诸有情故。常普任持一切大地,常普任持一切种子。常普令彼一切有情,随意受用。此善男子,威神力故。能令大地,一切草、木、根、须、芽、茎、枝、叶、花、果,皆悉生长药、谷、苗、稼、花、果、茂实、成熟、润泽、香洁、软美。】--《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苇,谷米宝贝,从地而有……】--《地藏菩萨本愿经•地神护法品》,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如依大地,一切药、谷、卉、木、丛林,皆得生长。……如依大地,求得一切世间美味。……又如大地,一切有情,皆共受用,而得存活。】--《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无依行品》,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占察善恶业报经》,隋•沙门菩提灯译
【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佛说十善业道经》《乾隆大藏经》第六十七册、七九五页。
是以大乘佛法之修行、证果、成佛、作祖,皆是善能运用、善加摄护自己的心地所致。中国佛教宗门教下常说之“但用此心,直下承当”,即是此意!
(二)王:殊胜、优秀、杰出、卓越、自由、自在。以此寓意地藏菩萨的般若智慧、慈悲心念、神通变化、能力本领、度生善巧、方便示现等,均要远远“超过、胜过”许许多多的世人、天神、阿罗汉、辟支佛和诸大菩萨。
【尔时世尊。告无垢生天帝释曰。汝等当知。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时,无佛世界,成熟有情。……是地藏菩萨摩诃萨。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之所庄严。一切世间、声闻、独觉,所不能测。……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佛告坚净信:“汝莫生高下想。此善男子(地藏菩萨),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虽复普游一切刹土,常起功业,而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厚,亦依本愿力所熏习故,及因众生应受化业故也。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是故在斯会中,身相端严,威德殊胜,唯除如来,无能过者。又于此世界所有化业,唯除遍吉(普贤菩萨)、观世音等诸大菩萨,皆不能及。】--《占察善恶业报经》,隋•沙门菩提登灯译
大愿地藏王菩萨的名号之中,总共有十二个寓意,诸如“平等义”、“饶益义”、“摄受义”、“坚固义”、“忍辱义”、“周遍义”、“禅定义”、“如意义”等等。
大愿地藏王菩萨名号之中的每一个寓意,都有相应的修学理论、具体的闻思方法和详细的修行要求,从而共同构成了大乘佛法里面著名的“地藏法门”修法体系。(由于这些修行法门涉及到传承,是以本文在此只作简介,不予详述。)
努力学习大乘佛法、虔诚礼拜地藏王菩萨、经常念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圣号、长期专心修学“地藏法门”的行者,倘若不知、不晓、不明地藏菩萨名号之中的无量功德和甚深寓意,那么所有的一切修行和努力,不是落入“人天福报、有漏因果、三世佛怨”之中,就是犹如“入海算沙、镜花水月、空中楼阁”一样,咫尺千里、劳而无功!
---see you tomo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