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近日因小文章《这玩笑,开大了》陆续与某佛学院毕业众发生争议,后遵院长建议,将之删除。现陆续分享十多年来所写小文,以回顾自己学习佛法之经历。
---------------------------
佛陀曾說:【此文殊師利有大慈悲,生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其生之時,家內屋宅化如蓮華,從母右肋出,身紫金色,墮地能語如天童子,有七寶蓋隨覆其上,詣諸仙人求出家法,諸婆羅門,九十五種諸論議師,無能酬對,唯於我所出家學道。--《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西晉·聶道真譯。
在大乘佛法里,在釋迦牟尼佛所有的菩薩眾弟子中,文殊師利菩薩被大家公認為是“智慧第一”的大菩薩,象征和代表著大乘佛教里面無上的、甚深的般若智慧。【自舍如來,未有他尊智慧辯才,……如文殊者也!--《文殊师利净律经》,晉·竺法护譯
根據大乘佛教傳說,佛陀涅槃后的當年,文殊師利菩薩和阿羅漢弟子中“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曾在鐵圍山內領導和主持了第一次大乘佛教經、律、論三藏的結集工作。
一、名號解釋
文殊師利菩薩的梵文原名為:मञ्जुश्री, Mañjuśrī,漢語譯為“滿拘室哩、曼殊室利、妙吉祥菩薩”等。其中Mañju,漢譯為“美妙、優雅、妙德、妙樂”;śrī,漢譯為“吉祥、如意、庄严、殊勝”。
在號稱“經中之王、諸經中王”的《大方廣佛華嚴經》里,文殊師利菩薩作為毗盧遮那佛最重要的兩位助手之一,長期陪伴在佛陀的左側,象征著佛法的智德和佛教的證德,代表著大乘佛法中無上的、甚深的般若智慧。因此,文殊師利菩薩與毗盧遮那佛、大行普賢菩薩一起,被千千萬萬的中國大乘佛教弟子們,尊稱為“華嚴三圣”。
中國大乘佛教界,每年都有三個特別的日子,專為紀念文殊師利菩薩:
1、農歷四月初四日,文殊師利菩薩圣誕日。
2、農歷十月二十日,文殊師利菩薩出家日。
3、農歷腊月二十二日,文殊師利菩薩成道日
二、造像意義
文殊師利菩萨在大乘佛教中的造像,常見為:
(二)右手執持一把利剑。利劍,又名“慧劍”,象征著佛法般若智慧的無比銳利,能夠斬断一切众生內心深處的烦恼無明。以此寓意佛弟子必須在自己的內心中生起般若智慧,并能時時運用佛法的般若智慧之利剑,徹底斩斷內心深處的諸多烦恼困擾和無明结縛。
(三)左手執持一支青色蓮花,蓮花上面放置一部《大般若經》。青色寓意著生機勃勃的佛法慧命;蓮花寓意著清凈無染的身心世界。《大般若經》不僅象征著文殊師利菩薩與大乘佛教中般若系列經典,有著極深的因緣,同時寓意著文殊師利菩薩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早已證得無上、甚深的般若智慧,早已圓滿完成大乘佛教菩薩道所要求的全部修行。
(四)乘騎一只雄狮。雄獅,在佛教中代表著佛陀教導的正法,猶如雄獅咆哮,百獸(外道邪教師徒)聽到無不心驚膽顫。以此形容佛法般若智慧,極為甚深廣大,不僅能夠直接驚醒紅塵五欲中的蕓蕓眾生,消除世間諸多不正確、不圓滿的常見、斷見、邊見和戒禁取見,還更可以威懾、降伏、摧毀流傳在世間的種種邪知、邪見和邪教。
直到今天,大乘佛教寺院里法師們宣講和傳授佛法的場所,仍然被稱為“獅子堂”;法師們講法的座位,仍然被稱為“獅子座”;法師們講法的聲音,仍然被稱為“獅子吼”。
(五)或乘坐一只金色的孔雀。金色,象征著尊貴、莊嚴。文殊師利菩薩輔佐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協助佛陀教化出家弟子和在家信眾,其智慧第一,位居眾菩薩之首,故身份尊貴。
孔雀,象征著文殊師利菩薩的言行舉止,輕松活潑,而不嘩眾取寵;教學方式,自在灑脫,而不刻板呆滯。
三、經典記載
文殊師利菩薩跟隨佛陀多年,幾乎參加過所有的大乘法會。在中國佛教漢文版《大藏經》中,與文殊師利菩薩有關的經典,共有47部。
在這47部大乘經典中:佛陀為文殊師利菩薩所說經典7部;以文殊師利菩薩為主、參加問答的經典28部,這是“文殊師利法門”修學實踐的最根本的依據;文殊師利菩薩只參于其中一段或二段問答的經典12部。略示如下:
2、《妙法莲华经》,姚秦·鳩摩羅什譯:【往昔日月燈明佛,未出家時有八子,聞父出家成道,皆隨之出家。時有一菩薩名‘妙光’,佛因之說法華經。佛入滅後,八子皆以妙光為師,妙光教化之,使次第成佛,其最後之佛,名‘燃燈’,其妙光即文殊也。】
3、《维摩诘所说经》,姚秦· 鳩摩羅什譯:【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謂維摩詰問疾。”文殊師利白佛言:“……當承佛聖旨,詣彼問疾。”】
5、《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門会》,唐·菩提流志譯:【此菩薩自往昔那由他阿僧祇劫以來,發十八種大願,嚴淨佛國,當來成佛,號為'普現如來'(文殊師利菩薩成佛後之名號),其佛土在南方,號離塵垢心世界、無垢世界。】
7、《佛說放钵经》,西晉·失譯人名:【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神尊貴,度脫十方一切眾生者,皆文殊師利之恩,文殊師利本是我師。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成佛者,亦是其威神勢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9、《大佛頂首楞嚴經》,唐·般剌密谛譯:【於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
……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10、《悲華經·诸菩萨本授记品》,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譯:【爾時,佛告第三王子:“……汝善男子,為眾生故,自發如是尊重之願,取妙國土,以是故,今號汝為文殊師利。於未來世,過二恒河沙等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入第三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於此南方,有佛世界,名曰清淨無垢寶置,此散提嵐界,亦入其中。彼世界中,有種種莊嚴,汝於此中,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普現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諸菩薩眾,皆悉清淨,汝之所願,具足成就,如說而得。善男子,汝行菩薩道時,於無量億諸如來所,種諸善根,是故一切眾生,以汝為藥。汝心清淨,能破煩惱,增諸善根。”
文殊師利前白佛言:“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唯願十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六種震動,其中諸佛,現在說法,與我授記。亦願一切眾生,受歡喜樂,譬如菩薩,入第二禪自在遊戲,天雨曼陀羅華,遍滿世界,華中常出佛聲、法聲、比丘僧聲,六波羅蜜、力、無所畏,如是等聲。願我敬禮寶藏佛時,即出如是諸相貌等。”作是語已,尋時禮佛,頭面著地。 ……是時他方諸菩薩等,見聞是事,怪未曾有,各白其佛言:“何因緣故,有是瑞應?”諸佛各告諸菩薩言:“十方諸佛,各各廣為文殊師利,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故,是其瑞應。”
爾時,寶藏如來為文殊師利,而說偈言:“……
十方諸佛,已授汝記,當於來世,成尊勝道。
世界大地,六種震動,眾生滿足,受於快樂。 ”
善男子,爾時文殊師利,聞是偈已,心生歡喜,即起合掌,前禮佛足,去佛不遠,复坐聽法。】
文殊師利前白佛言:“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唯願十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六種震動,其中諸佛,現在說法,與我授記。亦願一切眾生,受歡喜樂,譬如菩薩,入第二禪自在遊戲,天雨曼陀羅華,遍滿世界,華中常出佛聲、法聲、比丘僧聲,六波羅蜜、力、無所畏,如是等聲。願我敬禮寶藏佛時,即出如是諸相貌等。”作是語已,尋時禮佛,頭面著地。 ……是時他方諸菩薩等,見聞是事,怪未曾有,各白其佛言:“何因緣故,有是瑞應?”諸佛各告諸菩薩言:“十方諸佛,各各廣為文殊師利,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故,是其瑞應。”
爾時,寶藏如來為文殊師利,而說偈言:“……
十方諸佛,已授汝記,當於來世,成尊勝道。
世界大地,六種震動,眾生滿足,受於快樂。 ”
善男子,爾時文殊師利,聞是偈已,心生歡喜,即起合掌,前禮佛足,去佛不遠,复坐聽法。】
在這些經典里,文殊師利菩薩于講經說法時,經常運用自己無上的甚深般若智慧,自由靈活地選擇“引證、反詰、否定、機鋒”等多種教學方式,通過直接對話和當眾問答,迅速啟發佛弟子們領悟佛法智慧、契入般若法海。
有時為了讓學生們領悟到真實究竟的佛法義理,文殊師利菩薩甚至做出过“仗剑迫佛”这样的令人們感到非常驚訝的極端行为!
“仗劍迫佛”--文殊師利菩薩的著名典故
西晉竺法护所譯《如幻三昧经》和隋朝達摩笈多所譯《善住意天子經》記載:文殊师利菩薩为善住意天子说法時,法会中有五百位菩萨道行者,因為用心聽聞、專心思惟、如理修學佛法,當場證得了“宿命通”,看到了自己在过去世的無數次生死輪回中,曾經造下佛教里面最嚴重、最惡劣的“五逆大罪”──1、殺父親;2、殺母親;3、殺阿罗汉;4、傷害佛陀,致使其身體受傷流血;5、破壞和合僧團。直到现在,這些五逆大罪的余报,还没有完全消除清凈,于是内心里瞬間充滿了各種焦慮和后悔,身心頓時處于煩燥不安狀態,不能繼續專心于聞、思、修學,更無法悟入甚深的般若智慧。
为了教化這五百位菩薩道的修學者,文殊师利菩薩迅速从座位上站起來,右手執持一把鋒利的寶剑,直接走到佛陀的面前,作勢要用此利劍刺殺佛陀。法會大眾目睹文殊師利菩薩的劇烈行為,在剎那間,皆驚訝的不知所措和無言以對。
佛陀對文殊師利菩薩說:“住手!住手!文殊師利!你不要造下‘出佛身血’的五逆重罪!”于是文殊師利菩薩手中刺向佛陀的利劍,瞬間就在眾目注視下,消失的無影無蹤。
五百位菩薩道的修學者,立刻覺悟到:世間一切,皆是如夢如幻,“彼无有罪,亦无害者;谁有杀者?何谓受殃?如是观察惟念本际,则能了知一切诸法,本悉清净,皆无所生。”于是這五百位菩萨道的修學者,不僅在同一時間里,迅速徹底地消除了內心深處的所有后悔、煩燥和不安,更在一剎那間,證得大乘佛法中的“无生法忍”。
这種教學方法上的直接、劇烈、極端、善巧和方便,即使是對于現代許許多多的普通人來說,也會感到非常难以接受!但是,文殊師利菩薩的這些靈活的教學方式和獨特的教學風格,卻在中国佛教界里得到了充分地繼承和發揚,淋漓盡致地表現在漢傳佛教禅宗祖师們的言語上、行為上和教學方式上,諸如“南泉斬貓”、“歸宗斷蛇”、“丹霞燒佛”……
四、修行法門
大乘佛教中,文殊師利菩薩象征和代表著無上的、甚深的般若智慧和修學理論。幾乎所有的般若系列經典里,文殊師利菩薩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在其中。其所傳授的各種修學法門,也是具有非常明顯的個人風格與特點。略述如下:
1、重視第一義諦,極其強調智慧、高度重視智慧、始終以智慧作為佛法修學的向導;并且直接鼓勵和教導佛弟子認識智慧、追尋智慧和開發出自己內心深處的般若智慧。
2、依自己的體悟、直接開示,“但說甚深法”,而不是按照傳統佛法修學的初階、中級、高等的正常順序,由淺入深的次第修學佛法。
3、直观一切法、本來寂静,直入无生,奠定了大乘佛法“即世间而出世间,出世间而不离世间”的根本理論。中國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中所說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其實與文殊師利菩薩的修行法門,頗有直接相通之處。
4、稱揚贊嘆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的無量功德;賦予人間眾生的日常生活以积极向上的意义;肯定在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中的用功修行,要比在佛國净土里的修行,更為快速和更加有效。
5、重視方便教化,肯定“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平等;男子修行和女子修行平等”,建立了重視在家菩薩、重視女子聽聞、思惟和修學的大乘法門。
6、不拘小節,主動适应众生的根性好乐;不拘泥戒律的嚴謹要求,主動适应众生的方便教法。直接扩大了度化众生的范圍,縮短了出家僧眾与在家男女之間的距离。
7、身念住、法界觀、耳根圓通、守護根門、普超三昧、寶積三昧、眾德三昧、廣顯三昧和如幻三昧,是文殊師利菩薩教導的主要修行法門。
文殊師利菩薩教導弟子們的最為詳細、極其實用、當下就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法門,完整地記載于《八十華嚴·凈行品》中: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告智首菩薩言,善哉,佛子,汝今為欲多所饒益,多所安隱,哀愍世間,利樂天人,問如是義。佛子,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於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恆不捨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眾善,……於一切法,無不自在,而為眾生第二導師。佛子,云何用心,能獲一切勝妙功德。佛子,
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當願眾生,善事於佛,護養一切。
妻子集會,當願眾生,怨親平等,永離貪著。
若得五欲,當願眾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隱。
伎樂聚會,當願眾生,以法自娛,了伎非實。……
自歸於佛,當願眾生,紹隆佛種,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佛子,若諸菩薩,如是用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阿修羅等,及以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動。--《华严经·凈行品》,
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當願眾生,善事於佛,護養一切。
妻子集會,當願眾生,怨親平等,永離貪著。
若得五欲,當願眾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隱。
伎樂聚會,當願眾生,以法自娛,了伎非實。……
自歸於佛,當願眾生,紹隆佛種,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佛子,若諸菩薩,如是用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阿修羅等,及以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動。--《华严经·凈行品》,
五、像法知見
所謂“像法”,就是指佛法在世間不同時空里的流傳過程中,其所在的國家、所處的教化地區里面的一些原始信仰、本土宗教、巫術崇拜、民間風俗、社會禁忌等,不斷地影響著外來的佛教,甚至是悄悄地進入和融入到佛教里面,從而導致原來純凈的佛法,慢慢地發生了質變。
佛教的“像法”,即使從表面形式上、從理論教義上,看上去與佛陀的“正法”非常相似和相近,但是在實質上,已经偏離了正法,并且發生了質變。其中有些“像法”還只是自甘墮落地走向了主動迎合世俗各種貪欲的迷信活動,但是非常不幸地是,有些“像法”,已經變成了地地道道的“邪教”!
宗教界里,附會在文殊師利菩薩名號下的“像法知見”,有如下幾種:
(一)西藏宗教、西藏喇嘛教的流傳區域里,經常可以看到或聽到某些宗教師自稱為“法王”,或互相稱贊對方為“法王”,從而導致許許多多的沒有系統學習過佛法的人們,直接把這些宗教師,視為佛法中的“法王”。
(二)某位著名的西藏喇嘛教里面的“法王”,曾公開宣布自己身邊的某一位喇嘛弟子,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化身。
(三)某位學習西藏喇嘛教的“大堪布”,在講座中,曾經多次向弟子和學生們,暗示和默認自己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化身。
依據佛法教理,在大乘佛教界,“法王”一詞,只有兩個固定不變的含義:
1、世間王國的最高統治者,如國王、皇帝,其本人不僅信仰佛教、皈依三寶、受持五戒、力行十善,并且在自己的統治范圍內,全力推廣佛法,鼓勵各級官員、勸導黎民百姓,明因識果、棄惡向善、皈依三寶、奉行十善業道。
2、“法王”這一尊貴的稱號,只是特指佛陀本人!在佛教里,唯有智慧究竟圓滿、慈心無量無邊的佛陀,才可以自稱為、被稱為“法王”!其他任何菩薩,縱然是大行第一的普賢菩薩和智慧第一的文殊師利菩薩,這兩位大乘佛教界位居諸菩薩上首的大菩薩,也只能自稱為和被稱為“法王子”!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與恒沙如來為法王子,十方如來教其弟子菩薩根者,修普賢行,從我立名。--《楞嚴經·二十五圣圓通章》,唐·般剌蜜帝譯。
中國漢傳佛教寺院每天做晚課時所誦念的《佛說阿彌陀經》開篇即是:【並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佛說阿彌陀經》,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譯。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地藏菩薩本愿經》,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由此可知,西藏喇嘛教的流傳區域里,陸續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法王”等,其實不過是不學無術、狂妄無知、自我膨脹和互相吹捧而已!
(四)著名神話小說《西游記》第77回“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里,把“獅駝洞”中的“大大王”,說成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下凡成精,占山為王,要吃唐僧肉。經過一番惡戰,最后又被文殊師利菩薩收伏和帶回。
【如來即下蓮台,同諸佛眾,徑出山門,又見阿儺、迦葉引文殊、普賢來見。二菩薩對佛禮拜,如來道:“菩薩之獸,下山多少時了?”文殊道:“七日了。”如來道:“山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不知在那廂傷了多少生靈,快隨我收他去。”二菩薩相隨左右,同眾飛空。
……卻被文殊、普賢,念動真言喝道:“這孽畜還不皈正,更待怎生!”唬得老怪、二怪,不敢撐持,丟了兵器,打個滾,現了本相。二菩薩將蓮花台拋在那怪的脊背上,飛身跨坐,二怪遂泯耳皈依。二菩薩既收了青獅、白象,】
從文學創作角度來說,作為一部神話小說,作者吳承恩無論是怎樣構思故事情節,他人都無可厚非。
但是,如果運用專業佛學知識,來閱讀《西游記》這部神話小說,那么就可以清晰地發現,整部書中所出現的佛教介紹、寺院生活、佛法義理、對話問答等,絕大多數內容都是不正確的!
我個人認為:《西游記》小說的作者吳承恩,他的佛學基礎知識,充其量就是中國社會上,一位普通的民間評書藝人、或一位普通的風水陰陽先生的程度!
(五)某些武俠小說、武俠影視中所出現的“獅子吼功”或“獅吼功”,與大乘佛法中的“作獅子吼”,兩者無論是目的、意義、作用和效果,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類事情!是故在此處,不予展開評論。